close

 

我讀《手帖~~~南朝歲月》   

藝術組 王依雯

 

    現代人互傳訊息用電話、手機、電腦,不復有筆跡,筆跡可透露書寫者當時的狀態、情感,古人用毛筆寫信,力求其美感,讓閱讀者賞心悅目。

   《手帖》這本書是蔣勳所寫,他為南朝時期文人所寫的書信有詳細的解說,讓你了解書信內容,對書寫的草書有一番領略。

    所謂「帖」就是文人之間傳遞的短訊、便條、書信往來,帖也因書法之美而流傳至今,成為後世臨摹的法書,這些書信,在當時是私密又隨意的,因為他有書寫的對象。大約一千六百多年前都書寫在絹上、帛上。一封封信盛載著當時的喜、怒、哀、樂,書寫的線條優美,姿態飄逸。

魏晉南北朝時局動盪不安,權力爭奪激烈,西晉的八王之亂,兵、民死亡數十萬人,《平復帖》是陸機的墨跡,此帖正是透露那段吳亡晉立錯綜複雜的歷史故事吧。

永嘉之亂,匈奴族攻陷洛陽,西晉亡,北方百姓避難大量南遷,西元327年,漢族在江南重建晉室,鎮守健康(南京),史稱東晉,偏安103年,兩晉後分裂為南北朝(西元430年至589年)。

王羲之生長在這樣的亂世中(西元303年至361年),《姨母帖》中顯示因姨母非自然死亡的哀痛,《喪亂帖》中寫的是祖墳被刨、被挖,《頻有哀禍帖》中「頻有哀禍,悲摧切割,不能自勝。」,活在遷徙流離戰亂頻頻的時代,人是否因生命的無常而昇華了智慧?王羲之始終沒走向官場,而走向蘭亭,這是他的覺悟。

唐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(西元697年),當朝宰相王方慶獻出《萬歲通天帖》給武則天,《萬歲通天帖》包括十一代祖王導,十代祖王羲之、王薈,九代祖王獻之、王徽之、王珣,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,王家一門二十八人的墨跡。王氏家族從東晉到唐朝數百年,在亂世中仍然堅持傳承著書法,呈現三、四百年書法風格的演變,這便是《萬歲通天帖》的價值,一個家族能在亂世中通過一切人性的敗壞,相信文化是長久可傳承的理想,這些墨跡可傳遞美的生命訊息,《萬歲通天帖》在為「美」做見證。

《十七帖》因卷首十七二字而名之,收有二十八件王羲之寫的信書,時間從永和三年至升平五年(西元347年至361年),十四年來與友人益州刺史周撫的書信往來。信中表達了羲之對西土山川奇勝的嚮往,周撫贈送王羲之四川的紅毛毯)、胡桃、藥材,也分享著彼此服食戎鹽不同的感覺。

這些手帖多是草書,有漢代章草的意味。唐宋以來《十七帖》始終是草書的師法標竿,被奉為書中之龍,點化之間渾古飄逸,一一細看典雅沖融。

王獻之是王羲之最小的兒子,有一次謝安要他和父親比較,他回答:「固不同耳!」,謝安再逼問:「外人好像不這麼認為。」,他卻說:「外人哪得知。」。

從王獻之寫的《鴨頭丸帖》、《新婦地黃湯帖》、《中秋帖》探知他與父親之不同在於筆勢有更多的變化,線條的速度更快,書寫有更大的自由。獻之創立一筆書,使字與字之間的氣勢流動貫通,這種創新,影響盛唐狂草的出現,這是更自由浪漫,更個人的狂放書風。王羲之的、「內擫」,王獻之的「外拓」,一含蓄,一奔放,的確不同。

一百年過去了,王羲之子姪輩王慈、王志氏兄弟,由王慈《栢酒帖》、《尊體安和帖》,王志所書之《一日無申帖》,筆勢皆外拓開張,線條飛動揚逸,難道不是獻之的影響?狂放縱肆,俊逸灑脫,美的如一瓣瓣花片綻放燦爛奪目。

此書亦有其他帖,不容細說,相對的,北朝發展是以魏碑為主的書風,筆法厚重剛健,結構寬博嚴謹,與南朝的妍美秀逸,你欣賞哪一種?

古今的書法家哪一位不是千錘百鍊,讓字的美感無懈可擊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揚帆主婦社 的頭像
    揚帆主婦社

    揚帆主婦社

    揚帆主婦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