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自己的路,勇敢的走>
綜合1 林媖祝
這本書算是蔣揚仁欽的自傳,敘述他的人生經歷與心理感受。
蔣揚仁欽,台北人,一九七七年生。本名黃春元,在小學五年級時自己便開始吃素,並決定以後要出家仁愛國小畢業後,遠度重洋到北印度達蘭沙拉留學學習佛法辯經,研讀藏文經書,從此走上一條與台灣小孩完全不一樣的道路。一個小孩若要自己做個決定並不是件太容易的事情,更何況是牽涉到小孩未來的決定,這除了蔣揚自己本身要勇敢之外,蔣揚的父母也要具備相當的勇氣,也許是因緣成熟,再加上蔣揚的父母親對佛法也有一定的認識與信仰,所以蔣揚得以走上他想走的路,後來成為達賴喇嘛首席中文翻譯。
蔣揚身為達賴喇嘛的首席翻譯,享有觀眾的掌聲及鎂光燈的閃爍照耀著,但他一點驕傲心也沒有,更把功勞歸功於他的好友,及另一位已故的同學。
在書中他更提到 "站在聚光燈下享有掌聲的人,同樣的也要盡義務,因為掌聲來自眾人,對於給予掌聲的人有責任提供正確的示範" 這跟一般官場人物喜歡好大喜功是大不相同的。還有他那發自內心自然迷人不矯作的笑容,及帥帥的臉龐深深吸引人〈書裡的照片〉,他似乎有說過出家人是不能這樣子隨時隨地大笑的,那他這樣子笑,不就觸犯出家人的戒規了嗎?不過在怎麼樣,這就是真實的蔣揚仁欽。
這個快樂的小喇嘛,有一種特別的神采,他的純淨、親和、熱誠,無邪的魅力令人印象深刻,他跟時下的青少年太不一樣了,他算是另類青少年。
從蔣揚仁欽的身上,我們閱讀到最親切而感人的親子故事,從小他就很單純活潑快樂又調皮,書中曾提及小時嘴饞,點燃蠟燭想從沙發下找零錢買糖果吃,結果不小心燒毀昂貴的沙發,可當父母問明動機後並未責難他,因為唯有能包容體諒、能欣賞、能鼓勵孩子的父母,才有勇敢的走自己路的少年。
他以在印度十幾年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:『在大多數的青少年被訓練成考試機器時,我已學會平靜的面對生活中的挫折,當同年紀的人還在為前途、工作、家庭傷腦筋的時候,我已經認清生活中的不如意都是來自前世的業果,生活上可能沒有別人眼中所謂的繽紛燦爛,但心情卻是平靜踏實,相較於時下的年輕人,現在年輕人的生活花樣確實不少,但多采多姿並不表示內心是真踏實和快樂,我的出家生活可能很單純,甚至還需要作豆腐、賣豆腐來貼補學校的開銷,但這是同齡的人所沒有的生活體驗,內心世界的探索與豐盈也可能是同齡的人無法體會』。在富裕的原生家庭,到印度蔣揚仁欽和同學自願當起 "值日生" 要求和其他同學相同的待遇,磨豆腐、製作花生醬甚至用手洗衣服,不管寒冬酷暑,他都甘之若飴,一點都不喊苦,這是生活在幸福台灣的我們所料想不到的。
蔣揚在印度達蘭沙拉所受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愛心、菩提心的學習,這才是他能勇敢面對困難和與人快樂相處的主要原因。
蔣揚為貼近生活,也還俗穿西裝方便宏法,認為修行並不一定要出家,其實在生活中比在寺院中更容易遇到逆境,如果能隨緣而『轉逆緣為道用』,那麼一樣能提升心靈層次,克服煩惱,究竟人生的道路不可能都是直線,有時轉個彎換個角度風景更開闢絢爛,使單調枯燥生活多些樂趣,而在任何環境下都能活得自在,這才是學佛的意義所在。
「不是所有的花都適於肥沃的土壤。
沙漠就是仙人掌的樂園。
人生的許多成敗,不在於環境的優劣,
而在於你是否選對自己的位置。
人生的許多苦樂,不在於你的處境,
而在於你看境遇的角度。」
書中提及血腥殘酷兇殺事件,藏傳佛教因教派之爭引起,是比較令人質疑,信仰有必要狂熱到如此,那豈不喪失佛法修行的意義?應該要彼此尊重罷!
行行出狀元,藉由蔣揚佛法修行的生活態度,他總是快樂走自己的路,真正的快樂極致把自己的潛能和才能都發揮出來,能做到這樣,是他一直誠實的做自己,選擇自己的路,勇敢的走下去。
這本書主要是在敘述一個佛法修行者的生活態度與做法,也是一本充滿”愛”的書,沒有純宗教理論,讀來非常感人,可以讓時下年青人當作學習的榜樣!
自己的路勇敢走
【山有山的高度,水有水的深度,沒必要攀比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;
風有風的自由,雲有雲的溫柔,沒必要模仿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。
你認為快樂的,就去尋找;你認為值得的,就去守候;
你認為幸福的,就去珍惜。沒有不被批評的事,沒有不被猜測的人。
做最真實最漂亮的自己,依心而行,不虧不欠,無憾今生。】
自己的路勇敢走;身體好、心不老
我滿喜歡以下這話:
「有一位高僧說:如來並不住在西方極樂世界,
他就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,拜佛不如拜自己。
人生的許多尋找,不在於千山萬水,而在於咫尺之間。」
留言列表